锦表谢意,暖医一刻
发布时间:2025-07-30 09:18:00

对医者而言,最欣慰的瞬间,莫过于目送患者带着安心的微笑离开病房;对患者家属来说,最踏实的遇见,莫过于在绝境中与仁心仁术不期而遇。
7月17日,冯先生手捧锦旗,郑重递到我院普外一科医护人员手中。那面熠熠生辉的锦旗,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勋章,也是医者昼夜守护的缩影。火红的锦旗映出滚烫的谢意,金黄的流苏荡起无声的掌声:它诉说着一段与死神擦肩的往事,更见证了一场医患携手的双向奔赴。
时间回到6月8日清晨,冯先生照常在上班前探望独居的老父亲,当打开门的那一刻,看到的却是因意外事故致颈部破裂出血的冯老先生,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他当即给以按压止血并呼叫120,当急诊医生到达现场后,紧急止血处理并迅速乘救护车转我院急诊科。这时,急诊科创伤中心接到电话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开放性损伤危重患者救治预案,普外一科、眼耳鼻咽喉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生前往急诊科待命。病人到达急诊抢救室后,胡智伟副院长协同创伤中心各科室医生立即检查患者,但患者心电已呈直线,颈部伤口长约20cm,鲜红血液不断渗出。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心肺复苏,并成功插入气管插管,患者逐渐恢复体征,但病情危重,经过多科室联合会诊后初步评估气管、颈外静脉、颈部多处肌肉损伤严重,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需大量补液输血后立即手术。胡智伟副院长指示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将其转移至手术室准备手术治疗,各学科紧急联动,有条不紊进行着术前准备。普外一科、眼耳鼻咽喉科拟联合实施颈部开放性损伤探查及清创术,术中探查发现患者颈部伤口较深,流血较多,喉管断裂、颈部肌群部分离断,断端部分回缩,伤口内有较多血凝块,万幸的是颈部大动脉未见明显损伤,综合考虑当时的情况,对患者受伤血管逐一结扎、止血,对受伤肌肉组织细致修补、缝合,患者的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在多学科的精细操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进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在重症医学科严密监护和治疗下,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脱离呼吸机后转入普外一科,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最终成功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在此次重大外伤患者的抢救中,创伤中心下属各科室协同合作,精准快速的诊断,流畅及时的抢救过程对患者的成功救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迅速反应的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模式更是让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得到了重要保障。普外一科曹晓勇主任介绍,“冯老先生当时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顺利康复出院是多学科联合救治的结果,而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都在期待患者拔管的那一天。”
“当时我其实对治疗失去了信心。老父亲推进急诊科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没救了。”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冯先生依然心有余悸。没想到仅存一线希望,被我们抓住了。在治疗期间,普外一科曹晓勇主任、重症医学科薛志涛主任及全体医护团队的细心照料让冯老先生一家倍感温暖,冯先生激动地握住栗峰副主任的双手:“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才好!”回家后,他和家人商量,决定制作锦旗,亲自送到医院,表达内心最真挚的谢意。
“救死扶伤 不辞艰辛 为患者照亮生命之光”,锦旗上金色的大字承载了冯老先生及家人对医护人员的认可,更像一束暖阳,照进普外一科每个清晨与深夜。每一次“可以出院了”的宣告,都是医患并肩打赢的胜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被科室写进了每一次查房、每一次换药、每一次俯身倾听。医术让伤口愈合,关怀让心灯长明;医患之间,从来不是单向的救治,而是背靠背、肩并肩的战友。
锦旗所至,既是谢意的表达,更是新的起点。它印证着我们精湛的技术,也回映着每一次俯身的温度,更折射出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向上生长的服务品质。未来,普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仍以患者为圆心,以专业为半径,绘就更广阔的健康同心圆——让更多笑容走出病房,让更多希望照进生命。